鄰居老王的腳
老王糖尿病10多年了,一直在診所吃降血糖藥控制。有一天腳底踩到一個小石頭引起傷口,因為不太痛也不以為意,等到開始發燒、傷口滲膿發出惡臭時才來到我們急診,在急診我用小剪刀清掉黑色壞死組織跟腐爛的表皮,發現老王腳部潰爛的部分,已經深入骨頭…
根據統計,糖尿病是台灣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五大死因(僅次於(1)惡性腫瘤(2)心臟疾病(3)腦血管疾病(4)肺炎)。其中足部的感染十分常見,這也是造成糖尿病患住院的主要原因。一般說來糖尿病足造成足部感染壞死的機率是一般人的18倍,造成一年約八千人截肢。
會造成糖尿病足的原因如下:
動脈血管硬化
免疫系統受損
末梢神經病變
關節病變
通常上述幾種致病機轉都是互相加成引發糖尿病足,周邊感覺運動神經與周邊動脈血管疾病使得病人失去感覺,對輕微的創傷沒有疼痛感 。加上免疫力差,傷口癒合能力下降,便造成表皮細菌感染入侵。
糖尿病足臨床症狀:
根據美國感染症醫學會(IDSA)的糖尿病足感染分級分為
一 未感染:無感染的症狀與徵候
二 輕度:皮膚與皮下組織的局部感染,潰瘍 >0.5公分至≦2公分。
三 中度:潰瘍>2公分,有膿瘍,骨髓炎,感染性關節炎,筋膜炎,但沒有全身發炎反應。
四 重度:有上述之一合併全身發炎反應(發燒、心跳快、喘)。
臨床的診斷與治療
外科醫師會根據傷口的範圍和嚴重度,並且評估血管阻塞程度,X光檢查骨頭侵蝕狀況,安排高壓氧、真空輔助等輔助治療方針。而手術部分會安排清創手術,了解感染破壞的情況,選擇後續傷口換藥方式,跟後續是否可以重建(植皮、截肢、皮瓣覆蓋)。
並且會診新陳代謝科醫師來控制血糖,會診感染科醫師做抗生素使用調整,會診神經內科醫師做下肢神經檢查,會診心臟科醫師通下肢血管,會診眼科醫師作糖尿病眼睛病變檢查,會診復健科醫師做後續復健。
由此可知糖尿病是個含跨多科的全身性疾病,在治療過程,需要耐心配合多科診治,才能控制糖尿病引發的各項併發症。
預防糖尿病足
一 糖尿病患者對於足部清潔護理,需要定期追蹤,檢查有無小傷口,甲溝炎,擦傷,雞眼,潰瘍,慢性壓瘡等。
二 記得穿襪子,少穿涼鞋、拖鞋等會造成擦傷的鞋種。
三 不要自己亂修腳皮趾甲等造成傷口。
四 不要抽菸,讓下肢循環更差。
五 真的有發現傷口請尋求專業醫療人員處置。
結論
糖尿病患者持續在增加中,高達40%糖尿病足是會再復發的,如果無法好好治療,會影響病人與家庭生活長遠負擔,我們希望糖尿病患者可以控制好血糖,定期追蹤足部健康,做好預防工作。如果真的發生糖尿病足,一定要及早就診,減少嚴重感染症、大範圍截肢、死亡的風險。跨團隊跨科別的合作可以加速傷口癒合,增加生活品質,本篇希望讓大家都能對糖尿病足有更清楚的認識,如果有疑問也歡迎至醫院討論。
愛力獅 - Alex的整形外科 痞客邦:
愛力獅 - Alex的整形外科 粉絲團: